浙江湖州: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

发布时间:2022/5/31 9:40:33

近日,一场共富市集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的绿水青山间举行。市集上展出了安吉旅游商品、乡村特色农产品等,现场还有棕编、竹刻、雕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手工技艺,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。

在余村,一场共富市集正在举行。人民网 叶宾得摄

“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”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”……如今有着这些响亮名头的余村,在上世纪90年代却是另一幅模样。

依靠炸山开矿和建水泥厂,余村曾经当上了安吉“首富村”,上世纪90年代末村集体年收入曾达300万元。虽然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,但生态环境也被破坏了:尘土飞扬、污水横流、垃圾遍地,村民不敢开窗,山上连笋都不长了,矿上爆破频出事故……痛定思痛,余村用民主决策的方式选择将高污染企业陆续关停,开始向绿色发展转型。

2005年8月15日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首次在余村提出。十几年来,余村上下围绕该理念,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村经济、文化、环境等各项建设中,调整产业结构,走绿色发展之路,努力将余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根本。

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表示,余村坚持走绿色生态路线,奋力拼搏、艰苦创业,不仅创造了自身奇迹,将一个偏僻小村发展成年集体经济营收801万元的美丽乡村,更推动了浙江全省万村美丽乡村建设。

目前,该村共有休闲旅游经营户40余家。一批高品质体验项目入驻余村,进一步放大了“两山”品牌的经济社会效益,将业态延伸至教育培训、研学、案例推广、文创等领域。2021年,余村共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,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6.1万元。

而在湖州市德清县,乡村旅游最响亮的品牌是民宿。

“在我上海的朋友圈里,每当提及度假旅游,莫干山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。”上海人姚江波是德清县莫干山镇北湖村的一位民宿业主,2016年,曾在地产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来到莫干山镇上皋坞村,村里的景象让他想起儿时在乡间追逐打闹的时光,于是他找到中外设计师一同操刀设计了一家度假酒店。

2016年,他带着对莫干山的向往和投资的期望来到这里,租下了一间废弃的厂房,改建成了民宿。如今,姚江波的民宿几经扩张,已经成了拥有7栋楼29个房间的大品牌。

别看姚江波现在经营得红红火火,建设之初,却遇到了不少阻碍。

当地村民宣满荣常年以务农为生,家里盖有两层砖瓦房。姚江波的民宿开建时,他第一个出来反对。在宣满荣看来,盖在小溪对面的民宿挡住了他们家的采光。村民宣伟法则对另一件事忿忿不平,“在村里建设民宿,怎么能去外面找工人,不从我们当地招工呢?”更多的不满在于,姚江波一个外地人跑到自己的村子里开民宿,在村民们眼中,这无异于是在“掠夺”当地资源。

几次三番,村民们跑到村党总支书记朱武忠那里“讨说法”,每次都被苦口婆心地劝回。他们对朱武忠的说法半信半疑:“这个民宿真能带动村民增收?”

直到民宿建成,村民们才发现,姚江波不是在“掠夺”当地的资源,而是切实为大家带来了利益。民宿落成后,姚江波招工,宣满荣的妻子被聘用为保洁员,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。提起现在的家庭收入,宣满荣露出满足的微笑。宣伟法在山上种植竹笋,住在民宿里的客人想购买些当地特产,姚江波就将他们带到宣伟法的家中,为宣伟法的笋干打开了销路……

“给当地村民的用房租金,平均每年10万元;在当地聘用了16个员工,每年工资合计约80万元;平时给村民们自家的农产品带货,年销售额约20万元……”姚江波算了一笔账,自己的民宿进驻后,为当地村民增加了上百万元的收入。

近年来,湖州持续畅通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通道,落实“坡地村镇、农业标准地”政策,推动项目数量、年度投资额双双增长30%以上。全域开展旅游业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,提升“城、镇、村”景区化品质,率先实现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全覆盖,湖州安吉、长兴、德清分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第一、第三和第八位。2021年,湖州全市接待过夜游客4335万人次,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4.8%,增幅列全省第一。